一单位介绍
二项目负责人
三推广团队
四、项目简介
消化道肿瘤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,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前列,其主要包括食管癌、胃癌和胃食管连接部癌、结肠癌等。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好,经过规范治疗后其 5 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0% 以上,因此,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。目前,活检加内镜为消化道癌诊断的一个“金标准”,常规内镜对于消化道的隆起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,不过对于凹陷、表浅或者是病变的检出效果较差。同时,消化道早期癌较为隐匿,如果内镜医生对消化道早期癌认识不足或者是经验欠缺,往往会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。
近年来,色素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癌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入选标准: ①普通内镜发现食管黏膜形态存在可疑变化,如局部糜烂、褪色、轻微发红、粗糙、皱缩、不规则的白色隆起或者颗粒样改变等;②普通内镜发现胃黏膜形态存在可疑变化,如不平、粗糙、小溃疡、糜烂、色泽改变或者微隆起等患者。排除标准:①存在心脑肺疾病者;②明显食管或者胃出血而影响染色患者。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病变轮廓,病灶范围更加明确,从而提高了病变检出率。
根据不同病情及检查方式,将行内镜检查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360 例,分为放大染色 1 组与对照 1 组,每组180 例;分别进行检查,检测方法:常规内镜检查后退镜到病变上端, 从活检孔置入喷洒管,首先取氯化钠注射液对病灶及其周围附着黏液进行冲洗,直至冲洗干净,染色 2 组于胃部病灶中心到外周约 2 cm 处均匀喷洒0.4% 靛胭脂和美蓝液,染色1 组由上到下均匀喷洒1.5% 鲁哥氏染色液,约 2min 后将留于上消化道染色液吸尽;仔细观察病灶及其周围区域黏膜的染色情况和结构变化情况,记录染色前后病变图像;对染色异常区域取2-4 块标本进行病理活检。对照1 组和对照 2组行常规内镜检查,于可疑病灶处取取2-4块标本进行病理活检。观察指标:观察染色 1 组和染色 2 组的色素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,并比较染色 1 组和对照1 组、染色2组和对照2组的病理活检结果。统计学方法:采用SPSS19.0 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,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《0.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,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是减少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途径。 但大多数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无明显症状,而少数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与良性疾病症状较为相似,且在普通内镜和 X 线片下难以进行有效鉴别,造成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。目前,荧光内镜、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,但由于价格昂贵且技术要求高而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,近年来,染色放大内镜广泛应用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,取得了显著的诊断效果,而且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。多数临床研究均指出,与普通内镜比较, 染色内镜可提高早期癌诊断符合率至少5-10%,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。
五、接受推广单位应具备的条件
基层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,包含有内镜室或有开展内镜检查的消化科相关人员,拥有一定的内镜基础的医务人员均可。需要有内镜设备,并购买内镜下染色相关器具,如喷洒导管,靛胭脂。亚甲蓝、吖碘橙等,以上市场上均有成品可购买。
六、项目目标
消化道早癌的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,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。色素放大内镜检查操作简单、价格低廉、无需特殊设备,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、范围、深度,对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有重要作用。尽管色素放大内镜还有其局限性,如操作时间较长,可能加重患者内镜检查的不适感;染色剂的配制尚无统一标准;判断标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。但该检查方法依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,如可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喷洒特殊荧光试剂,再将其与分子影像技术相结合,使用特殊成像系统进行观察,这有望使临床实时光学活检成为可能。
七、计划安排
时间进度 目标及实施内容
2019-2020 初步建议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体系
2020-2021 完善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流程
2021-2022 进行消化道早癌的精准治疗